我國糧食地圖的變遷
從“南糧北運”到“北糧南運”,中國的糧食運銷基本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,南方種糧越來越少,北方負擔越來越重,正式基于對此的認識,三大區域要扛起保障糧食安全的重擔,共同端牢14億多中國人的飯碗。
01、中國糧食版圖的變遷
目前,全國共有13個糧食主產區、7個主銷區和11個產銷平衡區。
其中,糧食主產區的地理、土壤、氣候等自然條件適宜種植糧食作物,糧食產量高、種植比例大,保證自給的同時還能大量調出商品糧,包括黑龍江、吉林、遼寧、內蒙古、河北、河南、山東、江蘇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和四川。
糧食主銷區經濟相對發達,但人多地少,糧食產量和需求缺口較大,包括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浙江、福建、廣東和海南。
產銷平衡區對全國糧食產量貢獻有限,但基本能保持自給自足,包括山西、寧夏、青海、甘肅、西藏、云南、貴州、重慶、廣西、陜西和新疆。
02、北方五省保衛中國人的飯碗
在中國的糧食版圖中,黑龍江省、吉林省等糧食主產區長期承擔著糧食生產供應的重任,是“北糧南運”的主力。
據中國網,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指出,黑龍江、河南、山東、安徽、吉林5個產糧大省2021年產量達到5607.8億斤,超過全國40%,有效維護了國家糧食安全。 其中,黑龍江是我國糧食產量***大的省份。數據顯示,2021年黑龍江糧食產量為7867.7萬噸,占國總量的11.5%。而黑龍江2020年的總人口只有3185.01萬人,人均糧食產量超過2.4噸,而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為474公斤,這意味著,黑龍江生產的絕大部分糧食,是以商品糧的形式供給其他省份。 河南作為農業大省,名副其實的“中原糧倉”,用占全國6.2%的耕地,生產了中國10%的糧食,糧食總產量連續四年突破6500萬噸。小麥種植面積全國第一,產量占全國1/4。不***養活第一農業人口大省,更是每年外調出原糧及制成品600多億斤。 山東2021年糧食產量首破1100億斤大關,是全國5個增產10億斤以上的省份之一,居全國第三位。不***是糧食生產、儲備、流通和加工轉化大省,每年可向社會提供商品糧800億斤以上。且山東糧食品質優、產品好、品牌響,糧食產業經濟工作總產值居全國第一。 來源:飼料研究 03、關乎糧食安全 近年來,我國糧食連年豐收,糧食總產量穩步提升,但是,糧食總產量穩步提升的同時,各地區糧食產能仍存在較大差異。尤其在主銷區,糧食自給率低的問題仍較突出。
